這幾天蓁蓁哭鬧不斷,讓我很擔心,
是逢搬家,總猜想是不是換了一個環境,所以蓁蓁比較不安。
跟姐姐聊天,詢問彼此寶寶的狀況。

姐姐說自己的寶寶也很不好帶,總是晚上哭鬧不休。
姐姐說,她的寶貝體質比較敏感,容易受驚。
我在猜,我的蓁蓁是不是也是這樣。

跟阿文拜了家中的太子爺,情況好像沒有好轉。
開始研究這幾天蓁蓁有哪些地方不太一樣。

仔細研究下來,發現這幾天蓁蓁的舌苔特別厚。
第一天,我拿著紗布巾擦拭蓁蓁的嘴巴,
拿出來,卻發現有血痕,蓁蓁還小小聲的哭了幾下。

我以為是我的粗心大意讓蓁蓁受傷,
緊張的叫阿文出來查看。

這一天,就再也不敢幫蓁蓁擦舌頭了。
第二天,蓁蓁哭鬧的狀況更嚴重了。
我試著拿棉花棒沾水,只要餵完奶,就想擦看看。
卻發現擦不太起來。


第三天,蓁蓁的狀況變成,常常睡到一半就大哭起來,
以前總是能輕易安撫,現在卻不行了。

總要抱起來走動兼搖搖,她才肯瞇上雙眼,
我怕我慣壞蓁蓁,養成討搖搖的習慣,
可是看到她哭鬧不斷,搖搖,似乎可以得到耳根清淨,
也就不管會不會寵壞她了。

只是蓁蓁開始在喝奶時,有些奇怪的反應,
總試喝到一半,大哭,吐出舌頭。
看到她的舌苔又比前兩天多了一些。
我難免擔憂。

我開始上網找資料,發現舌苔如果沒有清除乾淨,
有時候會變成鵝口瘡,我對照蓁蓁的狀況,
看起來八成就是鵝口瘡了。
要帶蓁蓁看醫生嘛?
卡在坐月子的狀態,24號,就可以出關了。

我心裡有點苟且,想拖到24號再帶她去看醫生
畢竟沒有發燒,不過是多一點哭鬧

但我錯啦 忘記我的先生是急驚風
加上很寶貝蓁蓁

夜間入睡時 蓁蓁哭聲更大
加上喝配方奶有吐奶的狀況
{已經不是溢了,喝完的配方奶是用噴的方式,傾倒而出}


時間來到23號的凌晨12點
阿文著急的問我要不要掛急診
我抱著寶寶來回走動 似乎安穩了她的情緒
哭鬧停止 轉而皺眉入睡

可以的話 我不想掛急診
理由一 最毒的地方在醫院,說不定本來沒事 跑去醫院反而有生病的疑慮
理由二  蓁蓁沒滿月 出門已經很不好了 何況是 凌晨這種快時間,何況我也還在月子中阿
              我不想撐雨傘出門
理由三  又沒發燒 體溫在36.8-37.1之間,如果只是舌苔太厚 掛急診 感覺很可笑
理由四  掛急診很貴

這四大理由,讓我跟阿文在房間裡掙扎 ,他大概知道我不願意到醫院,
不過,我看阿文擔心成這樣,加上蓁蓁又不定時的大哭,我很怕我錯誤的判斷,
會讓蓁蓁小小的身體更加痛苦。

掙扎到凌晨一點,蓁蓁又大哭不斷,我安撫不來,
我決定順從阿文的想法,衝到醫院去了。

這個過程很焦急,我顧著幫蓁蓁戴上小帽子,
還有用衣服遮蔽好,卻忘記帶雨傘出門,
{話說回來,凌晨一點打著黑雨傘,紅衣女子,想像起來怪可怕的。}

路上無人,一路暢行無阻,來到了耕莘醫院。
花了一千多大洋掛號。

護士小姐問我們蓁蓁多大,不到滿月,
有沒有發燒,沒有。
生病狀況,吐奶+舌苔厚。

我聽著阿文跟護士掛號的內容,
總覺得好像是我們大小題大做了些。

抱著蓁蓁來醫院的路上,她睡得很安穩,
我突然覺得自己不該來的。

等待十多分鐘。
輪到寶貝蓁蓁,戴著口罩的醫生,眉宇間看起來很年輕,

詢問蓁蓁的狀況,我急急忙忙告知我在網路上查到的資料,
以及蓁蓁這三天的整個身體狀況跟哭鬧。

第一句也是問我們寶寶有沒有發燒。
我們說沒有。

我生性多疑,我在猜把沒發燒的孩子帶到急診室,會不會讓醫生覺得我們很大驚小怪。


這位醫生到是很親切,很仔細的聽我們寶寶的症狀,
我跟他說,我查到的資料有可能是鵝口瘡,

想請醫生幫忙診斷,
醫生卻也說的確有可能是鵝口瘡,
同時間問他吐奶還有蓁蓁兩天沒大便,
有沒有可能便秘。
醫師只說知道了,
並沒有給我們詳細的解答。



我開始擔憂眼前的醫生到底OK不OK。

那麼晚抱著未滿月的嬰兒出來,如果只得到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
那不是蠢斃了。

戴著口罩的我,開了口:「醫生問你一個很不禮貌的問題。」

「請問。」

「你是不是比較沒有看診的經驗。」

我這樣問,醫生到是很誠肯回答是。
同時間也跟我說聲對不起。

「那你會不會建議我們,過幾天再去給小兒科醫生看。」

「如果說,小朋友過幾天我發燒的情形,我當然不反對你們再給兒科醫生看。」

「那你有幫小朋友看過診嘛?」

「當然有阿,指是那麼小的嬰兒沒有。」

該怎麼說,這是個親切誠懇的年輕醫生阿,
但我突然有點希望,眼前的醫生大可冷漠一點,
然後自信一點,對於我提問的問題,
別所有的答案都加上可能是 大概是 這些字眼。

醫生雖然沒自信,但還是幫我做了檢查,
檢查蓁蓁的舌頭,再刮除中,有流血的狀況,
蓁蓁在這時候的哭聲,比在家裡大聲更多,
我心裡有些不滿,

在家裡哭就已經很心疼了,沒想到被你這樣弄,
哭更大。

只是,醫生也的確刮除了蓁蓁更深處的舌苔,
檢查了耳朵,似乎沒啥異狀。

最後開了鵝口瘡的藥,就讓我們打道回府了。

我心裡開始怪罪阿文,要不是阿文堅持來掛急診,
就不會遇到這個兩光醫師了。

現在他開的藥,我卻有點遲疑,這個藥OK嘛?
我有沒有必要再跑一趟診所?
那麼我這麼晚,到底是為了甚麼掛急診?

沿路上,我都不想跟阿文說話。
說真的,不該怪他,畢竟也是我同意來掛急診的。

只是,如果大半夜,花了錢,結果卻不太確定蓁蓁的正確狀況,
那麼不是白費功夫。

為什麼他不肯聽我的,等到隔天早上在讓我帶蓁蓁去看醫生呢?
那麼急,結果呢?

哼。

我有意怪罪他。

卻也發現,蓁蓁的確在看完醫生後,哭鬧減少許多,
我猜想在醫生刮除他更深層的舌苔同時,
應該讓她喉嚨比較舒服點。

讓我遲疑的藥,畢竟是大醫院的醫生開的處方,
我按照上面的指示,餵完蓁蓁後,擦一點讓蓁蓁的舌頭上,

說也奇怪,天亮後,看看她舌頭的狀況,原本滿佈的舌苔,
清除大半,還原鮮嫩的粉紅,不再佈滿白濃的奶垢。

蓁蓁喝東西也不在大哭大鬧了。
看來飽受我質疑,也不太有自信的醫生,
其實給我的處方是正確的很。

現在蓁蓁安穩的睡著了,寫這篇時,
我有幾個感慨,究竟要不要相信護理人員呢?

在跑到急診室前,其實我有先打一通電話到
我待產的醫院的嬰兒室,詢問護士小姐舌苔的狀況有沒有必要看醫生。

我跟護士小姐說,蓁蓁的舌苔很厚,且不易刮除,
有沒有必要看醫師,電話當中聽起還很年輕的護士小姐,
其實建議不用,當然也建議我要怎麼清除舌苔。

只是上網GOOGLE不少資訊的我,蓁蓁的哭鬧聲,
還有阿文的緊張兮兮,都讓我覺得還是跑趟診所較保險。

經歷了這是舌苔考驗,我深深感覺得到,
新手爸媽如果沒有經驗,最好還是多上網吸收一些新知,
畢竟護士跟醫生,有時候因為忙碌或者因為不同的狀況,
不一定能提供最適合寶寶的判斷。

話說回來,因為這是事件,跟阿文嘔氣了一個小時。
不得不說,兩人的婚姻路,我們兩個心愛寶貝,也許會是我們吵架的誘因。

提醒自己,要在孩子跟丈夫間抓到一個平衡點。

附上 鵝口瘡資訊



寶寶嘴裏的原來是鵝口瘡!
鵝口瘡
鵝口瘡?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多發於六個月內嬰兒;鵝口瘡治癒率高,且大多自行痊愈,
若寶寶有伴隨著食欲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首選治療方法。除治療外,日常生活注意
清潔衛生,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

 

鵝口瘡(Oral thrush)?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約影響百分之二到五的新生兒,並且多發於六個月
內的嬰兒(出生四周大?尖峰期),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黴菌的一種)在
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文獻上最早在西元1838年被一位法國的小兒科醫師報告。

多發于嬰幼兒及免疫能力低者

一般健康的正常人,口腔、腸道和皮膚都可能有少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由於它們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
控制,所以使得其繁殖的速度多多少少受到抑制,並不會引起病症。但是當身體遇到一些疾病(先天或後
天性免疫力不全、多重內分泌疾病等等)、哺乳器具不乾淨或餵奶者手指污染、近期或長期使用一些如抗
生素、類固醇等等的藥物後,會使得體內微量的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病症。臨床上依感染部位的不同
,比較常見於嬰幼兒的有鵝口瘡(口腔內黏膜)以及念珠菌性尿布珍(皮膚)。

鵝口瘡好發于嬰幼兒以及免疫力不好的病人身上,另外當長期使用如抗生素、類固醇類製劑,以及抑制免
疫力等等的藥物時亦會引起它。鵝口瘡在健康的個體大都能自行痊愈,可是如果發生在免疫力不全的病人,
而且不加以治療時,可能會擴散到腸胃道、呼吸道,而引起腸炎、肺炎等並發症,嚴重者甚至會蔓延全身
,不得不慎。


常出現在舌頭及兩頰內側

鵝口瘡最常出現在舌頭上及兩頰內側的位置,它的外觀呈現出白色凝乳斑,非常容易與奶垢混淆,奶垢可以
使用沾過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的擦拭就很容易被清潔乾淨,但鵝口瘡卻很難擦掉,且用力擦時還可能會
出現流血的情況。

若是感染程度較輕微,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發生,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容易發現,臨床上由於病症處
常會伴隨疼痛,所以嬰幼兒可能會出現躁動不安、胃口不佳,甚至拒絕進食的情況。絕大部分鵝口瘡的症狀
?突發性的,但也會因照顧者的疏忽(會以?是殘留的奶塊,並不以?意)而持續很久的時間,結果愈來愈
嚴重才被發現。由於部分的黴菌會由腸道排出,而感染到肛門口附近的皮膚,所以患有鵝口瘡的病童,必須
注意屁股周圍的皮膚,因?並發念珠菌性尿布疹的機會非常高。

另外,寶寶的鵝口瘡亦有可能在吸母乳時,傳到母親的乳頭上,所以當媽媽的乳頭有異常的疼痛感,或喂
哺當中乳房有痛的情形時,必須注意乳頭是否有被黴菌感染的可能生性,以避免相互傳染的機會。


以抗黴菌藥物治療

鵝口瘡的預後還算不錯,而且自行痊愈的機會很高。對於已確定患鵝口瘡的寶寶,如同時伴隨著食欲下降或
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滅菌靈Mycostatin)?首選的治療方法。照顧者可將懸浮液(抗黴菌藥物)滴
入口腔兩側,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喂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清潔口腔的效果;服
藥前、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

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周以上,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才算徹底的治療。如果同時發現
到某些誘發因素時,必須將它去除後才更容易治癒。另外當新生兒的鵝口瘡非常嚴重時,也要考慮到媽媽的
?道,是否有過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此時媽媽也要同時接受婦?科醫師的評估與治療。


患鵝口瘡的可能原因

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口腔或腸道內和皮膚表面上的白色念珠菌並不會致病,換句話說它們是與人體
相互和平共存。但是當身體患有一些疾病(如癌症或愛滋病感染病患)、藥物而引起免疫功能出現問題,或使
用抗生素不當,導致一些抑制黴菌的正常細菌被殺害時,它們的數目就會失去控制而引起疾病。

新生兒的鵝口瘡絕大部份是因?寶寶出生時,接觸到媽媽陰道附近的念珠菌,以及新生兒口腔粘膜細嫩乾燥、
唾液少、身體抵抗力弱而?生,通常在出生後七天到十天內出現。極少部份是因免疫防禦系統有問題(如愛滋
寶寶)或是存在著其他誘發因素而造成,如處理不當的喂食設備與毛巾、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等藥物。

鵝口瘡並不常見於幼兒,所以如果發生在較大的嬰幼兒,或一直復發時,必須要謹慎評估兒童的營養、免疫系
統,或藥物使用的狀況等等(如氣喘兒長期使用吸入性的類固醇噴劑)。

哺喂
方式清潔 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減少寶寶鵝口瘡的發生:

1.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2.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

3.哺喂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4.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五十五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

5.每次餵奶後,應立即喂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6.哺喂母奶的寶寶,除了寶寶需接受抗黴菌藥物的治療,媽媽也要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以及反覆感染的機會。

六個月以上反覆發生應小心

嬰兒鵝口瘡口非常普遍而且治癒的機會非常高。由於大部分健康寶寶的鵝口瘡,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免疫
失調造成,所以大都能自行痊愈。在接受抗黴菌藥物時,一般會在三至五天左右很快就有所改善,此時
並不能貿然停藥,並且呼籲家長們一定要持續使用七到十天左右。因?臨床上有太多父母親因怕藥物副
作用,或寶寶不配合服用藥物而提前放棄服藥,使得好像已經好好的鵝口瘡,怎?一下子又復發,弄得
不知該如何是好?所以一定要抱持著“持之以恒”的態度,按時服藥與施行口腔護理,才能與鵝口瘡說
“拜拜”!

鵝口瘡如果發生在大於六到九個月大的嬰兒、寶寶有反覆性的鵝口瘡、服用抗黴菌藥物後,症狀仍持
續兩個禮拜以上或同時發燒的症狀時,就應該要請小兒科醫師幫寶寶們做詳細的評估,因?我們必須
要確認患孩本身,是否隱藏著一些其他的問題,如免疫功能不全、長不大或長期服用一些藥物等,而
不是單單治療鵝口瘡就好了。

預防勝於治療,我想鵝口瘡也不例外。養成良好的口腔與餵奶時的衛生習慣是最實際的。畢竟寶寶的
健康,就是家長的快樂,相信每位元父母都會很樂意來協助自己的寶貝
摘自http://www.baby.com.tw/forum/viewthread.php?tid=66   親親寶貝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is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