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實可以不用開刀:一位良心醫師的貼心囑咐
Doctors Are More Harmful Than Germs: How Surgery Can Be Hazardous to Your Health -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 作者: 哈維.畢格森、麗莎.海勒
- 原文作者:Harvey Bigelsen、Lisa Haller
- 譯者:顏俊秉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3/01/10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9折252元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24元
- 以上文字摘錄博客來,本人都是去圖書館借的。
寫這篇分享文時,書已經快逾期了,裡頭醫師的觀點既新穎又大膽,
我其實很想好好重讀第二遍,好好分享這本書的精隨,無奈12月的雜事很多,
壓縮了寫作的時間。
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作者透過顯微鏡研究血液。
看似平常不過的事,不過我們是外行人,看不出血的差異性。
可是有練過的醫師就不一樣了,透過血液的變化與形狀,他們可以讀到更多的訊息。
諸如說裡頭有個案例是醫師觀察顯微鏡下的血液形狀,看起來非常呆板枯燥,
後頭接觸到血液的主人,發現本身就是平凡庸俗的人類。
這個章節的描述給我很神奇的聯想,如果這樣的論斷是對的,
厲害的血液研究專家可能透過蒐集的血液判斷出血液擁有者的人格特質,
寫到這我突然想到殺手歐陽盆栽裡的包皮醫生,
蒐集病人的包皮是他的嗜好,他蒐集了幾千個人類的包皮。
會不會有血液專家搜集幾千個人類的血,進而分析血跟血之間的不同。
又,如果血液可以看出人類的性格與特質,那麼捐血這個行為會不會代表更多複雜的含意。
我的意思是說,有沒有可能原本個性很文靜的女生,因為一場事故,必須輸入大量的鮮血,
於是護理站輸入了幾百cc的血液,這些血液擁有者本身個性霸道有主見,於是文靜的女孩
輸血完成後,其實也加入了另外一種人格。
其實這本書的主軸不是在討論血不血。
他的主題就像標題一樣淺顯易懂,就是叫你不要輕易開刀。
書中呈現大量的案例:當醫師建議你開刀以後,卻對你往後的人生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因為開刀這個過程,對身體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接著就再也回不去了。
裡頭的開刀指的是手術行為。
你認為裝避孕器算不算開刀呢?
在書的定義,是算的喔。
案例中有女性因為裝了避孕器,開始免疫功能失調,接著出現各種不適,直到拿掉避孕器為止。
雖然我欣賞書的反叛思維,畢竟寫書的作者,可以說是因為這本書引爆全美醫療話題。
可是我很好奇台灣的醫師看到這本書會是怎樣的反應,因為有段時間台灣媒體不斷的揭發醫療糾紛,
也因此,披上白袍的醫生也面臨的許多的壓力,
這裡有另外一本我沒看過的書,反應另一個台灣醫療現狀:
醫療崩壞!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
- 作者: 方瑞雯、白映俞...等/合著,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彙編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期:2012/09/18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280元
- 優惠價:79折221元
- 優惠期限:2014年01月06日止

當你其實不用開刀,碰上沒有醫生救命的時代,
究竟會是怎樣的狀況呢?
未來也許有錢人會選擇出國就醫,未來窮人也許被迫接受無醫療資源,
又人類會有新的演化,好因應充滿毒物的各種飲食。
我還是很推薦這本書,書的內容不一定對,
但也不一定錯。
重點是透過廣泛閱讀的過程,避免被偽專家給欺騙,
我倒是很意外一件事,在書的分類中,其實拔牙也是屬於手術範圍喔。
如此說來,台灣民眾完全沒經歷過手術過程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
以下摘錄博客來更詳細的目錄: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1817
喜歡讓腦袋擠入更多醫療案例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